混凝土起砂的原因
混凝土起砂是工地常见的问题之一,本文就起砂的原因进行简单分析,并给出相应的起砂处理方法。

一、 混凝土起砂最主要的原因有:
1、水灰比过大:即拌合的混凝土水量大,导致混凝土表面泌水,降低混凝土表面强度。
2、砂石料的级配不合理、含泥量高:骨料级配不合理、过细的土砂也易导致地面起砂,影响水泥的早期水化及混凝土的凝结。
3、施工过程中的过分振捣:加剧混凝土表面的泌水,导致混凝土表面强度较低。
4、养护不当:未能及时养护或养护不充分,暴晒或大风导致混凝土表面大量失水,表面得不到充分水化,导致强度较低。
5、其它原因:压光时间掌握的不好、混凝土表面未达到一定的强度就上人作业、低温下施工混凝土表面受冻等。
工地上常常使用界面剂搅拌水泥进行涂刮,希望将起砂部位覆盖,事实上这样不会达到预期效果,一般情况干燥后表层又会龟裂,剥落,大面积起壳。这是由于基层未处理好的原因,基层起粉,想通过覆盖达到修复的效果是完全错误的想法。
二、 起砂处理的方法:
北京冶建工程裂缝处理中心生产的工程师®A5混凝土硬化剂专门针对混凝土起砂而研制,混凝土充分吸收硬化剂后可以根治起砂问题,同时使原有混凝土提高一个标号。
工程师®A5混凝土硬化剂有效渗透1~3mm,与混凝土中的物质产生化学反应,形成致密整体;抗压强度提高10%~40%,有效提高硬度、密度。
1、水灰比过大:即拌合的混凝土水量大,导致混凝土表面泌水,降低混凝土表面强度。
2、砂石料的级配不合理、含泥量高:骨料级配不合理、过细的土砂也易导致地面起砂,影响水泥的早期水化及混凝土的凝结。
3、施工过程中的过分振捣:加剧混凝土表面的泌水,导致混凝土表面强度较低。
4、养护不当:未能及时养护或养护不充分,暴晒或大风导致混凝土表面大量失水,表面得不到充分水化,导致强度较低。
5、其它原因:压光时间掌握的不好、混凝土表面未达到一定的强度就上人作业、低温下施工混凝土表面受冻等。
工地上常常使用界面剂搅拌水泥进行涂刮,希望将起砂部位覆盖,事实上这样不会达到预期效果,一般情况干燥后表层又会龟裂,剥落,大面积起壳。这是由于基层未处理好的原因,基层起粉,想通过覆盖达到修复的效果是完全错误的想法。
二、 起砂处理的方法:
北京冶建工程裂缝处理中心生产的工程师®A5混凝土硬化剂专门针对混凝土起砂而研制,混凝土充分吸收硬化剂后可以根治起砂问题,同时使原有混凝土提高一个标号。
工程师®A5混凝土硬化剂有效渗透1~3mm,与混凝土中的物质产生化学反应,形成致密整体;抗压强度提高10%~40%,有效提高硬度、密度。
- 上一篇:混凝土收缩裂缝的机理
- 下一篇:水工混凝土裂缝的控制与防治